圖一:民國八十年的潭墘金龍團合影
人生中初次訪問那天的下午,午後雷陣雨才剛減緩,筆者便與另一位「同道」的朋友同行,共同決定首站直奔位於中、永和交界處,近智光商職一帶的永和安樂宮進行訪問,此地也正是筆者自幼成長的區塊,當地老地名叫「潭墘」。 永和安樂宮位於中和安樂路上,其地址正好被劃分至永和區內的邊緣處,其實與中和的地緣關係才較為親近,是地方庄頭的重要信仰中心之一,與舊時老中和潭墘地方人士緊密相關。該宮主祀濟公禪師,每年的農曆二月初二濟公、土地公生日當天會舉行慶祝神明聖誕辦桌晚餐。此次訪問的主要目的不單是了解永和安樂宮,真正的用意在於打聽有關在地過去曾經活躍過的陣頭團體「潭墘金龍團」的相關歷史事蹟,潭墘金龍團已於近十多年停止運作,所幸社團的舞龍器具還保留了部分,在倉庫中累積灰塵等待未來哪天能真的重見外界。 到了安樂宮,筆者進入廟內,蒙受該廟的濟公師父「辦事人」林先生熱心解惑,有問必答,並且還特地開了位於宮廟後方的倉庫給我們看看。後來聊著,建議我們前往中和安平路上的潭墘土地公廟樂墘宮,尋找一位過去曾經長期經營安樂宮石先生進行訪問,將能得到更多收獲。到了樂墘宮,我們順利找到了石先生,石先生也同樣對於我們的來訪表示歡迎、熱情解惑,聊了有關潭墘金龍團與安樂宮的事情許久。
安樂宮大約成立於民國七十三年,當初係為潭墘金龍團而建立的宮廟。民國七十年代初,先有地方人士提議成立金龍團以因應地方廟會祭典時熱鬧,金龍團成立後的兩、三年才在安樂路現址建立安樂宮。當時安樂宮尚未建立前,鄉里還有傳聞其現址地下有「靈」在修行,致使該區塊長久無法讓人進行農事耕作,農作物種了都無法順利生長,後來金龍團員便相中了此塊地。原本開宮要取自金龍團的名稱特性,簡單命名為「龍宮」,奉祀當時團員共刻的幾尊神明中的田都元帥為主神(一說當初只先有共刻一尊田都元帥,後再共刻其他濟公禪師、天上聖母、中壇元帥與池府王爺),後來團員間彼此又經過再三討論,最後決議定名為「安樂宮」,並且主祀濟公禪師,隱喻「降龍」。而金龍團當初共刻的其他神明田都元帥、天上聖母、中壇元帥與池府王爺等也納入廟內奉祀,成為副要神祇。 金龍團、安樂宮接連成立後的這段歲月,安樂宮有囊括辦事功能,剛才拜訪的林先生談到:「據說以前辦事的濟公師父降駕時還操著一口廣東腔」。林先生笑說那位濟公師父是廣東人呢。
金龍團方面,根據後者石先生的說法,金龍團是聘請團員間人稱「王仔」的一位廣東籍的兩廣醒獅團王進旺先生為教練,先後教授金龍團舞龍技藝與同為潭墘地區的呂厝醒獅團舞獅。練出成就後若有邀請,便受邀出團表演順道收取紅包維持社團運作,初期民國七十三年有次,還被邀至台北市萬華參與艋舺青山宮迎靈安尊王慶典,獲得鳳音社贈匾。今天這塊匾額仍舊掛在安樂宮內做為昔日金龍團風光的見證。
至於金龍團究竟何時停止運作,石先生也不清楚,不過他表示,他在民國八十九年退出管理有關金龍團的事務後沒多久,金龍團便解散了。可以推測的是,金龍團可能是在民國九十年代初停止了運作。 受訪的林先生表示,解散後的金龍團有兩條龍,其中一條「水龍」曾經放於安樂宮內的右側,後被拿去火化掉。剩餘一條金龍以及鑼鼓等。另一位受訪者石先生則是表示,金龍團沒有所謂「水龍」,只有金龍與銀龍,金龍為喜事使用,銀龍則為白事,銀龍後來火化只有保留了金龍至今。安樂宮後方的倉庫內放置的那條金龍即是。
在安樂宮訪問時,林先生感慨表示,今天金龍團在處於後繼無人而停止運作的窘境下,原本過去曾有提議將倉庫這些所剩器具一併步上與那尾銀龍同遭火化的命運,後來所幸有其他附近的宮廟發聲,說明對此不要輕易行事,才得以保留。如今還有部分在世的潭墘金龍團前輩仍盼望著未來哪一天,潭墘金龍團能夠再次恢復運作,重新讓那些久未整理的陳年舞龍器具搬上世面,吸收有志學習舞龍技藝的年輕新血,為潭墘金龍團進入另一個全新世代的重生與傳承。
圖二:早期潭墘金龍團南下中部出軍時留影。
圖三:民國七十三年潭墘金龍團參與艋舺青山王祭時萬華鳳音社的贈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