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8日 星期五

甲午年度土城義塚大墓公於中和秀朗橋下施放水燈

土城義塚大墓公,係清代擺街堡十三庄內共同信仰中心。引用維基百科:『舊擺接堡內新埔、埔墘、後埔、社後(以上在今板橋境內)、芎蕉腳、枋寮、南勢角、員山子(以上在今中和境內)、藤寮坑、冷水坑、柑林陂、火燒、員林仔、大安寮(以上在今土城境內)等「擺接十三庄」。』

又有云:『清高宗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間,天地會林爽文起事,北臺灣林小文部眾曾與官兵戰於擺接堡柑林埤(今土城區裕民路學府路附近)一帶,許多林小文部眾被清軍殺死,暴屍荒野,乾隆帝恨其為亂黨,敕命不許收埋。但地方人士報告,其中許多屍骨是被誤殺的難民及協助清軍平亂的義士。經過官員上奏,皇帝於是封其為「義塚」,墓碑銘文:「奉恩憲札諭埋葬難民萬善同歸墓」。

也有說法表示,其中均為林爽文部眾,門閥士紳基於同鄉情誼與憐憫之心,方才向官方詐稱誤殺義民,但以清代對於叛逆同黨之嚴厲,民眾一般不敢造次。所以認為此些屍骨應該為協助清兵的鄉勇死者、無辜被害的難民遺體與林爽文部眾屍首之結合。

相傳亦埋葬了爾後許多泉漳械鬥的死者遺骸,但包含林爽文事件,亦帶有泉州、漳州互相鬥爭的因素,故不為異。』足見大墓公陰廟信仰之色彩。今時,每年大墓公於中元節時,祭典最為隆重,並且由土城、板橋、中和三區輪流負責主辦,所以各區皆是三年輪值一次,而今年甲午年適逢輪回中和區擔當任務。

筆者曾於2011年時,親眼見過大墓公車隊於農曆七月十四日傍晚五點,浩蕩經過中和地區宜安路上,往中和路廟口方向駛去,由於一般大墓公施放水燈隊伍應是下午五點才會由土城本廟出發,因此筆者估計那年是因與中和廟口施放水燈活動撞期,所以提早於五點抵達中和華中橋下,完成水燈施放,方便緊接稍後晚間八點第二場次由中和大廟同於華中橋下舉行的施放水燈。而今年或許是因土城義塚大墓公為避免再次與中和大廟撞期施放水燈,所以將日期由往年的農曆七月十四日,調整提早至農曆七月十二日,今年並且調整以往施放地點,由華中橋改至秀朗橋下。當日傍晚,由主辦中和地區各輪值里(爐主:明德里、主會:福美里、主醮:景平里、主壇:灰窯里、主普:秀明里、福德首:連和里等六里)為首的志工們聚集於土城大墓公廟,提著燈籠陸續上車,隨著陣頭、藝閣、車吹等特色遊藝的伴奏下,由土城永寧捷運站一帶出發,行經土城青雲路、板橋華福街、中和莒光路、中山路、員山路與中正路、景平路等地,最終由成功路抵達秀朗橋下,進行水燈施放活動。

晚間九點二十多分,活動圓滿達成,來自土城的藝閣陣頭車隊返回土城,三年以後再會中和區。


圖一:晚間接近八點時,由土城一路遶境而來的車隊陸續抵達中和秀朗橋下。


 圖二:土城、板橋、中和各里民等陸續下車,等候後方隊伍陸續進場。


圖三:各方參與人員手持燈籠,排燈升起。


圖四:法師抵達,由眾人引導下沿途誦經步向法事場地。


圖五:法事情形。


圖六:法事祭文。


圖七:眾輪值執事與里長團拜


 圖八:眾人協力之下將水燈施放至新店溪畔


圖九:眾藝閣陣頭車輛停放河濱空地一景


圖十:晚間九點多水燈施放儀式完成,藝閣陣頭車隊再度啟程,返回土城。